Skip to content

所有的人与我有关?

鲁迅在写于1936年8月23的《且介亭杂文末集·这也是生活》 里写出了知名的句子 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 . 这个时候鲁迅的身体状态已不佳,于同年10月去世。

街灯的光穿窗而入,屋子里显出微明,我大略一看,熟识的墙壁,壁端的棱线,熟识的书堆,堆边的未订的画集,外面的进行着的夜,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和我有关。我存在着,我在生活,我将生活下去,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,我有动作的欲望——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。

此篇文章主要讨论我过去如何理解,他对我产生的影响,以及我现在的理解。借助gemini查找了一些和鲁迅相关的资料和引文,理解和思路来自我自己。

有关不是爱

所有人和我有关,那这是否在倡导我们爱其他人呢?无穷的远方,无穷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 过去我一直认为,远方的人们和我有关,那就意味着我对他们负有责任;更贴切的说,我需要做些什么让远方的人更好。

这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念,也即我们对于其他的人负有一定责任。比如说保护环境,减少野生动物和皮草的使用,节约用水用电等等。 这句话很符合我受到的教育,以及对我们的道德要求。

引起我的思考是因为我注意到,很多人事实上和我无关,同时我对他们不负任何责任,或者说我们之间在世俗社会上根本没有关系。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鲁迅所说的“都与我有关”似乎开始不太成立了。最初,我对有关的理解是爱,即便不是一种普世的大爱,也是一种和爱相关的友善,一种对他人作为人产生的怜悯和帮助。 但我逐渐发现,其实这句话是感性多于理性,口号多余实践的。

先说宗教,看向耶稣,耶稣也只说爱你的邻居,爱你的敌人;耶稣并不要求爱所有人,单个人做不到,即便倡导人群也没有这样的要求。谁爱世人呢,是神,只有无限的神可以担得起这个过程。比起抽象的,远端的人,眼前的邻居反而更容易实践。再看实践端,很明显爱身边有限的几个人都很难了,有限的能力淋漓尽致,至于说要爱全部的,那就荒谬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。爱意味着承担责任,指引他导向好的结果(幸福),这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。

结论是爱所有人是荒谬的,不可实践的,当然这也是神爱世人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地方,他有能力又有恩典,我们才能讨论这个话题,约翰福音斩钉截铁的宣告了这点给人看。爱作为主动的行为,是有限的宝贵的,从实践来看,无数的人们事实上大部分“和我无关”。我们对他有善意,有对人普遍的爱,有轻微改善处境的善和爱。但没有在人生维度上帮助他走向幸福的能力,贸然宣称所有的人都和我有关是一种不现实也不正确的陈述。

那么,很明显这里的有关和爱差距是非常远的,作为对个体的一种号召,有关不可能是爱,否则这句话就迅速变成了一个黑色幽默,一个黑色的陈述,那么鲁迅说的有关是什么呢?

有关是什么?

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感性的,这是一个生命走向尽头的人写下来的,对于他自己在做事情的归因。他做这些事情的归因是因为无数的人和我有关,具体来讲,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大众。 那进一步追问,如果这种有关不是爱,那是什么?

有关代表了一种无法割裂的共存感,命运的共同感和责任意识,类似于一条绳上的蚂蚱,一条船上的兄弟诸如此类。他不代表爱,也不要求爱,而是意味着大家是关联的。所以说当说有关的时候, 说的不是爱,而是一种中立的客观的关系。无论爱恨,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,大家都有关。作为中国人,所有的中国人和鲁迅有关,大抵如此。

所以说他讨论的是中国人的关联,与之对应的是对于精神上漠视的着重批判。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一些著名的文章里看出显著的批判:

  • 《药》里蘸着人血的馒头
  • 《祝福》里对祥林嫂悲剧漠然的鲁镇
  • 《阿Q正传》里围观杀头的民众

那么这里的人是怎么关联的呢,在鲁迅的笔下他们对彼此冷漠,以彼此的苦难为乐。那么这里我们迅速打断一下,这种以苦难为乐,彼此冷漠的关系,是否也可以称作“有关”呢,一个人有苦难另外一个人以此为乐,这难道不是“有关‘么?我们这里化身一个杠精,来挑战一下”有关“这个和联系有关的概念。那么显然这个不是有关,而是有关的匮乏,人对于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,以至于作乐。这里的”有关“说的其实是,对于他人的苦难,我要做点什么(来改善),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,都是一个民族。

那么,写到这里就很清楚了,有关和爱毫不相干,鲁迅根本没有提到爱,有关说的是精神上的在场,责任的确立和共同命运体的抗争。

无数人是谁

前面简单的提到了,无数人指的就是麻木的中国人,这里做一个更详细的阐述。

毫无疑问中国人,中华民族这个群体是鲁迅这里特指的”所有人“,但鲁迅笔下专注了更多的案例,关注不同的人群:

  • 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群体的人,祥林嫂;闰土;华小栓。无人在乎他们的痛苦(这里结合之前的随笔 苦难没有意义)。苦难要被人看到,要被怜悯。

  • 精神麻木互相吞噬的看客和阿Q,要哀其不幸,要怒其不争。

  • 还有所有在铁屋子里面沉睡或少数醒来的人,沉睡的人必要醒来。

作为“民族魂”,鲁迅这里提到的无数人主要针对民族。

有关的缘由

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

美国独立宣言写的很清楚,人人因受(造物主)造而平等,受造是对于平等无可争议的归因,无可争辩。 基督耶稣爱邻居爱敌人爱人如己出于主的缘故,那么鲁迅这里的有关缘由是什么呢?

前面说到,鲁迅这里不是出于爱,他不是一个宗教或者道德的领袖,与之相反的是一个呐喊劝人觉醒的身份。

  • 生存共同体:大家都在一个铁笼子里,在灭亡的道路上。这个时候,谁有苦难,谁在嘲笑,谁在沉睡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大家都在一个铁笼子里,一损俱损(一荣俱荣与否不知道)。完蛋的话大家一起。 他人的命运和我相关,这是事实的陈述,所以现实上就与我有关,和爱无关。

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

然而,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,但说到希望,却是不能抹杀的,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,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,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。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,这便是最初的一篇《狂人日记》。 ——《呐喊·自序》

  • 道德共同体:大家都是吃人盛宴的参与者,这里可以从狂人日记里看出来, 不但别人在吃人,自己可能也吃了人,没有纯粹的局外人,默许就成了帮凶。 我要救赎,要结束这场吃人的筵席,所有人自然和我有关。

我翻开历史一查,这历史没有年代,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‘仁义道德’几个字。我横竖睡不着,仔细看了半夜,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,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‘吃人’!”

没有吃过人的孩子,或者还有?救救孩子……

——《狂人日记》

  • 未来共同体:现在的所有人塑造了我的未来,他们自然和我有关。

所以说,这里和爱无关,怜悯关系也没那么大,鲁迅有更多其他的理由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仍然认为鲁迅有爱和怜悯,但这不是他写出这个句子的主要原因,他有更多更重要的理由, 是一个主次,而不是有无的关系。我很难想象没有爱和怜悯的人会做这样的事。

结论

宗教是普世的,他有一套教义和信仰,并贯穿到实践里,爱和怜悯是里面最宝贵的美德。现代的世俗道德对于这些也有着极高的评价。 但这并不意味着,鲁迅的陈述和观点是受这些因素的影响,任何的分析都要结合作者的具体背景,把鲁迅说这句话的归因落于道德上,在鲁迅的时代背景上看是荒谬的,

所以,鲁迅的这句话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,有关有着他自己的归因,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都在一个铁屋子里,这是一件正在发生,迫在眉睫的事情。至于铁屋子被打开,大家被拯救, 不在会灭亡之后怎么办,那不是鲁迅考虑的事情,未来太远,正如鲁迅在写下来此句话不到2个月后就过世了。

那么回到现在来看,鲁迅所说的铁笼子已经被拆掉了,也就是他的归因消失了,那么所有人有关还成立吗?我的态度是,有关,但有关只是一个伦理道德上总是正确的事情。 让我们看向现实,不再提有关,而提爱,那么关心所有人是不可能的荒谬的,对待邻居(身边人)友善就已经足够了。对于承担责任帮助改变未来道路的这种爱, 因为人力的有限,可能有一两个就很不错了。至于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爱他们是主的事情,正如约翰福音斩钉截铁的说道:

神爱世人,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

爱邻居,爱人如己是个人的实践目标,而无数的人与我有关是社会宏观上的一种观念,是每个人实践目标汇集在一起的一种宏观反应。作为个人,谈论无数的人与我“个人”有关是无意义的,也是荒谬的。